南加省余風采堂
717 N Hill Place Los Angeles, CA 90012
余族為黃帝之後裔,源自始祖「由余」 ,生於周文王後三十餘世,因功勳而相秦; 其子孫定居於今江蘇州下邳縣,在由余故世 之後,後代子孫便以其祖之名「余」為姓, 是為余姓之起源。至於「風采」兩字則典出 於余氏太祖北宋名賢余忠襄公為世人所稱讚 之美號。余忠襄公名靖,字安道,號武溪, 官至工部尚書,為北宋四大諫官(余靖、歐 陽修、范仲淹、王素)之一,以文經武略著 稱,其為人質直剛勁,言語恂恂,立朝風采 為世人所稱道,當年之名賢蔡襄有詩稱讚其 之風采:「必有謀猷裨帝右,更加『風采』 動朝端」,「風采」乃是人們表彰余忠襄公 之美譽。
南加省余風采堂於羅省歷史悠久,在清光
緒年代已有余氏宗親聚居於聯合火車站附近
(即當時之唐人街),當時大部份之宗親是
先從大陸到兩岸三藩市(舊金山)或東岸積
采,再移居本地。1931年,「第四屆余氏懇
親」在紐約開會通過提案,准許羅省八十昆
仲成立公所分堂。
至今七十多載,其間有十多年因戰亂及
世界大戰後移民局嚴格抽查假民(買紙),
所以期間一任主席余守和為避免宗親有所牽
連,遂決定停止堂務活動,至六十年代美國總統甘迺迪批准用假紙人士可申請辦理改回
原姓。余氏之熱心宗親籌劃開始恢復族務。
初期有,源中、進源、浩波、毓韶、社
煦、樹勳、燦光、才中、永盛、燮豪、家
祥、龍相等等,常聚集於源中公之家庭餐室
( Home Cafe on Broadway Blvd),租用樂
觀園隔鄰報紙店中一張檯作為通訊處,及後
余浩波在616 College Street新大廈落成,公
所便付少許租金借用大廈之底層作為會所。
自始到來參加堂所活動者日眾、毓韶公更四
十年如一日,每天早上十時到公所開門坐
堂,打理業務及主理財務,使經濟穩定。
一九七八年,康銳主席在任期間買下1816
N. Broadway Blvd之單房公寓物業,初想作
為公所之用,但因地點不適合,離唐人埠較
遠,而616 College Street物業又要轉賣,浩
波與公所主席就商量洽購此物業作為公所,
於是開始成立百子會籌款,籌得八萬多元。
1980在任的錦湘主席,主張改購717 N. Hill
Place Los Angeles 90012物業作為永久之會
所;再將1816 N. Broadway Blvd之單房公寓
物業賣出,得到售樓款後,將百子會所有宗
親的捐款還清,樓業所有權回歸羅省風采堂
所有。
本堂以聯絡感情,團結力量,共謀族人
福利,推進族務,及贊助公益為宗旨,每年
均舉辦春宴、宗親團聚、恭賀新植、頒發獎
學金、慶祝感恩節、聖誕節、雙親節、郊遊
等,活動甚為豐富。近年有婦女組之設立,
亦提倡設立青年組,現有歌詠團、太極拳健
身班,對外贊助公益,配合中華會館一切活
動,並希社會賢達不吝賜教。
曾任本堂主席者先後計有:余守和、余樹
勳、余進源、余浩波、余源中、余毓韶、余
錦湘、余永盛、余惠恩、余玉富、余康銳、
余宏任、余有業、余國柱、余社煦、余裕
宗、余程禮、余艷濃、余福沾、余劭郎、余
子秀、余以信、余鴻熙、余國傑、余施橋、
余伯挹、余國恩、余經漢、余苗壯。